1. 概述
2. 进程、线程与信息共享
Unix进程间的信息共享有多种方式:注意下图中内核的位置
- 左边的两个进程共享存留于文件系统中某个文件上的某些信息。为访问这些信息,每个进程都得穿越内核。
- 中间的两个进程共享存留于内核中的某些信息。管道、System V消息队列和System V信号量都是这种共享类型。
- 右边的两个进程有一个双方都能访问的共享内存区。每个进程一旦设置好该共享内存区,就能根本不涉及内核而访问其中的数据。
- 注意:以上的IPC技术可以作用于任意数目的进程
线程
- 多个进程间的IPC、单个进程中多个线程的IPC
- 从IPC角度来看,一个给定进程内的所有线程共享共享的全局变量(也就是说共享内存区的概念对这种模型来说是内置的)。
- 然而我们必须关注的是各个线程间对全局数据的同步访问。
- 同步尽管不是一种明确的IPC形式,但它确实伴随许多形式的IPC使用,以控制对某些共享数据的访问。
3. IPC对象的持续性
- 下图展示了三种类型的持续性:决定了IPC对象存在时间的长短
- 1、随进程持续的IPC对象一直存在到打开该对象的最后一个进程关闭该对象为止。如管道、FIFO
- 2、随内核持续的IPC对象一直存在到内核重新自举或显式删除该对象为止。如System V的消息队列、信号量和共享内存区。Posix的消息队列、信号量和共享内存区则必须至少是随内核持续的,但也可以是随文件系统持续的,取决于实现。
- 3、随文件系统持续的IPC对象一直存在到显式删除该对象为止。即使内核重新自举了,该对象还是保持其值。Posix消息队列、信号量和共享内存区如果是使用映射文件实现的,那么它们就是随文件系统持续的。
多数形式的IPC并没有在系统重新自举后继续存在的打算,因为进程不可能跨越重新自举继续存活。另外,要求它具备随文件系统的持续性可能会降低其性能,而IPC的一个基本设计目标就是高性能。
4. 名字空间
5. fork、exec、exit对IPC对象的影响
- 1、考虑到无名同步变量(互斥锁、条件变量、读写锁、Posix基于内存的信号量),从一个具有多个线程的进程中调用fork将变得混乱不堪。
- 2、System V IPC的三种形式没有打开或关闭的说法。访问这三种形式的IPC对象只需要知道其标识符,因此知道该标识符的任何进程都能访问它们。
6. 书中IPC例子索引表
- 序列号持续增1:一个或多个线程或进程给一个共享的序列号持续增1。该序列号有时在一个共享文件中,有时在共享内存中。
7. 小结
- 4个主要领域:
- 消息传递:管道、FIFO、消息队列
- 同步:互斥锁、条件变量、读写锁、信号量
- 共享内存区:匿名共享内存区、有名共享内存区
- 过程调用:Solaris门、Sun RPC